Herewegoal 第一次 SaaS 創業失敗
Oct 15 2025
紀錄一下我第一次 SaaS 創業失敗的經驗。
有一次我跟 Jamie 聊創業,我問他:「你心中創業失敗的定義是什麼?」
他說:「如果有一天早上你醒來,睜開眼的那一刻就覺得自己失敗了——那就失敗了。」
Herewegoal 的起點
Herewegoal 一開始的願景很單純——我想做一個直覺、簡單、好用的專案管理工具。
不需要複雜設定的專案管理工具。我還在交大的時候就開始自己 Build 這個產品,Build 了快一年。那時候真的覺得,只要產品夠好、UI/UX 做得漂亮好看,User 就會自己上門。
我以為自己的痛點就是大家的痛點。 這是我第一次被市場狠狠教訓,產品再好,如果沒有人痛到需要為它付費,它就只是個好的 Side Project。
兩次 Pivot 的教訓
我 pivot 了兩次。
第一次 是因為 TA 太模糊,想服務所有人,結果誰都沒打動。
第二次 是把想法轉化為經驗證的產品規格,專為小團隊和獨立創業者打造,驗證完後發現這其實不是市場所需。
那段時間 Marketing 做得很勤,總用戶大概 400~500 人,但對一個 To C 產品來說,network effect 根本沒起來。我開始分析漏斗:雖然有些人註冊了,但留存率很低,轉換率也差,整個使用流程的每一層都漏掉太多人。
我後來覺得,如果兩週內沒有自然增長,這個產品幾乎沒料了。
有時候也會想:「是不是只差一點點就能成功?會不會太早放棄?」永遠不知道自己距離成功有多近。
放下,然後沉澱
大概前一個月就有了開頭的場景,我放下了 Herewegoal 的開發,沉澱了一個多月,也持續在驗證一些新題目。
從開始創業到現在,我也看了蠻多書,就用我最喜歡的兩本書,《從零到一》 和 《精實創業》,在這次的失敗中給自己和正在創業或想創業的人一些 Takeaway。
精實創業:先問,然後試
精實創業其實就是兩件事:先問,然後試。
先問,就是創業初期一定要停下來想清楚的問題。像是:
- 我們真的需要做這個產品嗎?
- 這個產品能不能變成一個可以長久經營的事業?
這些問題很重要,因為它讓我們先確認方向,而不是盲目投入開發。
然後就是實驗。 你要不停去測試自己的想法,看看:
- 哪些用戶意見值得聽
- 哪些功能應該先做
- 哪些功能真的能幫助產品成功
每一步都像是在問自己:接下來該做什麼?下一步怎麼修正?
核心就是 Build、Measure、Learn。不要想著一開始就做完美產品,先做一個 MVP 去驗證你的假設,再慢慢調整方向。最終目標,就是找到 PMF。
回頭看 Herewegoal,我一直在用「努力」修正產品,但沒有真正確認市場是否真的需要我們的解決方案。換句話說,在 PMF 這塊我徹底失敗了。
從零到一:創造獨特價值
從零到一,Peter Thiel 說,真正有價值的創業,是從零開始創造一個全新的市場,而不是在現有市場裡慢慢修正。
創業不是單純做一個更好用的工具,而是去找到那個「別人沒看到的痛點」,去做以前沒有人做過的事。
再回頭看 Herewegoal,我選擇了一個極度競爭的市場,當初以為自己可以在這片紅海裡找到自己的 Niche,但事實是:
市場的均衡意味著靜態,而靜態意味著死亡。
如果你的題目處於這種均衡狀態,你的公司倒閉,其實對這個世界並沒有影響,其他大同小異的公司隨時可以取代你的位置。
我明白了,自己一直在 Lean Startup 裡打轉,但缺少那個獨特洞察,沒有真正從零到一創造出差異化價值。
最重要的一課
回顧這次經驗,我學到一件最重要的事:
創業不是靠努力就一定成功,也不是靠一點小修小補就能突破。
市場不會因為你的熱情買單,它只會為那種痛到讓人願意付錢的價值買單。
簡單紀錄第一次創業,也送給正在創業的你和我自己:
謙卑地聆聽市場,但別失去創造未來的勇氣。
我要謝謝這個市場教會我的東西,也感謝一些大前輩給我的指引。
下一次創業,我會更進步。